車輛被撞對方耍賴怎么辦?不知道“代位賠償”你就虧大了!
發布時間:2019-05-06 瀏覽次數:363 來自: 律平法律服務成都有限公司
車輛被撞對方耍賴怎么辦?不知道“代位賠償”你就虧大了!
五一將至,各大路口一 定是車車車,人人人的狀態。
自己的車被撞是車友們不愿意碰到的事情,不僅要協商賠償還要自己去修車,已經相當麻煩。如果再遇上個賴賬的主,搞不好還要自己掏腰包。
小編的朋友近就遇上了這樣的煩心事,后他通過一招 ” 代位賠償 ” 來解決了這個事。
“代位賠償”這個詞兒我還真的是第 一次聽說,那這個“代位賠償”到底是干什么的?具體細節是什么?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我將結合自己了解到的信息和大家詳細分析一下。
什么是“代位賠償”?
“代位賠償”又稱為“代位追償”,是指被保險物品發生保險責任范圍內的由第三者責任造成的損失,保險人(保險公司)向被保險人(車主)履行損失賠償責任后,保險人(保險公司)有權在其已經賠付金額的限度內取得被保險人(車主)在該項損失中向第三責任方要求賠償的權利。保險人(保險公司)取得該項權利后,即可取代被保險人(車主)的地位向第三責任方索賠。
簡單來說,“代位賠償”就是由您的保險公司先行向您墊付維修費后再向責任方追討賠償。
舉個實際點的例子:
您的車與其他車輛發生交通事故,交警判對方全責,但是對方無經濟能力,無法進行賠付。
這時候您可以向自己所投保的保險公司進行賠償申請,先由您投保的保險公司把維修車輛等相關費用賠付給您,然后由保險公司向肇事方追討賠償款。
★什么情況下可以申請使用“代位賠償”?
申請使用“代位賠償”的前提就是您需要投保交強險和商業保險(如第三者責任險、車輛損失險等),否則保險公司是不會受理您的申請。
●對方車輛無保險
如果對方恰好是一輛剛剛購買的新車,還沒有上任何保險,如果此時您與它發生了事故,對方司機不給您相關賠付的話,可以先由您所在的保險公司賠償您的維修費用,之后再向肇事方追求索賠。
●對方無經濟賠償能力
在很多交通事故的案例中,肇事車輛司機沒有賠償能力,這也使得受損失的車主非常郁悶。其實當您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也可以向您所投保的保險公司申請“代位賠償”。
●對方故意拖延或故意拒付相關賠償
在有些事故中還會遇到一些“老賴”(拒不賠付欠款或者賠償人員的俗稱),在警察給出相關裁決之后,以各種理由拒絕或者延期賠付維修費用,甚至“人間消失”。此時也可以向保險公司申請“代位賠償”。
●對方拒絕在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上簽字
在有些交通事故中,一方對交警的裁決有異議,對交警出具的事故責任認定書不認可且拒絕簽字。對于這種情況,作為受害方的您是可以向您所在的保險公司申請“代位賠償”。
●對方逃逸后有證據證明肇事車輛信息
肇事逃逸的情況在近幾年的交通事故中頻發,如果在發生交通事故之后,對方肇事車輛逃逸,此時您可以通過照片、行車記錄儀甚至是錄音記下對方的車牌號和車主的信息,這樣也可以向您所投保的保險公司申請“代位賠償”。
★在什么情況下不能使用“代位賠償”
●無第三者的事故
如果事故是單方事故,沒有造成第三者的損失是不適用于“代位賠償”的。
●非保險賠償范圍
如果在車輛事故中輪胎破損、輪圈劃傷、后視鏡傷痕以及車內物品遺失等可能不屬于保險理賠范圍內的物品損傷,無論是不是有第三者都不適用“代位賠償”。
★“代位賠償”申請步驟
1、提交材料:向本方保險公司提交事故認定書、駕駛證、身份證、車輛保險憑證及肇事司機相關信息。
2、定損修車:根據保險公司的定損裁定的維修項目到二類以上維修點修車。
3、等待復議:復議時間為15天。
4、保險賠償:車輛維修完后,自己先墊付維修費用,再到自己車輛購買保險的公司理賠點報銷理賠。
5、配合作證:配合保險公司和相關部門調查肇事者的情況。從法律途徑獲得肇事者的賠償后結案。
“代位賠償”申請流程
1.駕駛人駕駛證;
2.車輛行駛證;
3.駕駛人、車主、被保險人(交強險)身份信息/身份證;
4.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原件;
5.被保險人交強險保單;
提醒:
1、被保險人不要私下放棄索賠權利
根據《保險法》的有關規定,如果投保人私下和對方約定放棄索賠,則視同自己放棄索賠權,保險公司也不會再支付賠償款,而已經支付的賠償款也會被索回。另外,如果保險公司向法院提起訴訟向第三者追償時,需要被保險人配合出庭作證,被保險人應予以配合,否則保險公司可能會以被保險人不配合、自動放棄索賠為由,要求被保險人返還已經獲得的賠償款。
2、未獲賠部分,被保險人可私下求償
保險公司會對事故中屬于保險責任范圍內的部分進行賠付,但很多時候,保險標的的損害是多方面的,對于保險公司沒有賠付的部分,根據《保險法》的有關規定,被保險人可向第三者請求賠償。事實上,保險公司行使“代位求償”權時,并不影響被保險人就未取得賠償的部分向第三者請求賠償。
換言之,保險公司就其賠償的部分向第三者求償。與此同時,被保險人也可以就保險公司未賠償的部分向第三者求償,二者互不影響。